- 沿
-
yán〡ㄢˊ〔《廣韻》與專切, 平仙, 以。 〕亦作“ <<鉛>> ”。1.順着(江河、道路等)。《書‧禹貢》: “沿于 江 海, 達于 淮 泗 。”孔 傳: “順流而下曰沿。”《左傳‧昭公十三年》: “王沿 夏 , 將欲入 鄢 。”宋 孫光憲 《漁歌子》詞: “沿蓼岸, 泊楓汀, 天際玉輪初上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九回: “兩人出了鎮市, 沿着大路去。”巴金 《寒夜》二四: “他們覺得寒氣從鞋底沿着腿慢慢地爬了上來。”2.靠近……邊。宋 姚寬 《西溪叢語》卷上: “已上諸郡俱沿海濱。”如: 沿海城市。 參見“ <<沿海>> ”、“ <<沿河>> ”。3.遵循;因襲。《禮記‧樂記》: “禮樂之情同, 故明王以相沿也。”《三國志‧吳志‧韋昭傳》: “三王不相因禮, 五帝不相沿樂。”前蜀 杜光庭 《謝恩奉宣每遇朝賀不隨二教獨引對表》: “舉三代之穨綱, 興百王之墜典, 有沿有革, 無黨無偏。”清 梅曾亮 《〈柏皂山房詩集〉自序》: “體雖沿於 皮 陸 , 義難疏於 毛 鄭 。”4.隨;隨從。 參見“ <<沿身>> ”、“ <<沿牒>> ”。5.邊;岸。茅盾 《陀螺》一: “她將剩大半枝的香煙橫架在煙灰盤沿。”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三四: “ 錢先生 還坐在床沿上, 心中說不出是應當高興, 還是應當難過。”丁玲 《母親》一: “火苗從灶孔裏卷了出來, 舐着灶沿。”如: 河沿;溝沿。6.順着衣物的邊再縫上一條邊。《京本通俗小說‧志誠張主管》: “這 張員外 門首是胭脂絨線鋪, 兩壁裝着廚櫃, 當中一箇紫絹沿邊簾子。”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八回: “﹝ 張姑娘 ﹞嗯了一聲, 又瞧了瞧那袖子上沿的絛子。”冰心 《一個母親的建議》: “比方說, 大紅的衣服吧, 卻沿上一道藍邊。”7.圈。吳組緗 《山洪》二: “在綻出了襯布的瓜皮帽的下面, 露出一沿濕瘡。”8.日暈, 日光通過雲層中的冰晶時經折射而形成的光圈。《中國諺語資料‧雲南諺語》: “沿過午, 曬破土。”9.同“ <<緣>> ”。 由於;因為。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‧誇飾》: “莫不因誇以成狀, 沿飾而得奇也。”10.同“ <<緣>> ”。 見“ <<沿房>> ”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